在地球上,有这么一部影片,尽管在俄罗斯海参崴电影节、上海电影节斩获多个奖项,但在本土市场,却遭遇冷场。
    “烂片!”
    ,“看不懂!”
    “过于灰暗”
    ,“难以理解”
    “贾樟柯式文艺片”
    等标签纷纷砸向它。
    最终,以全国200万票房收尾。
    但是,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电影,在几年之后,其口碑却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    “烂片”
    变成了“神作”
    !
    苏浩作为北影出身的导演,在学校的时候就曾经认真学习过这部特殊的电影。
    别的不说,王宝强的演技是真的牛逼。
    至于为什么会生口碑逆袭,北影也做过认真的研究。
    除了演员演技爆炸以外,观众的审美水平和对艺术接受程度的提升,也是这部电影翻身的原因之一。
    特别是短视频的蓬勃展,催生了更多深度影评和解读,帮助观众重新现影片的社会批判性——对农村精神困境、阶级固化、人性异化的隐喻。
    随着影迷对作者电影认知的深化,影片的视听语言和隐喻体系被逐步解码,完成从“看不懂”
    到“后劲十足”
    的转化。
    与之类似的影视作品,还包括《大话西游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等。
    如果将《树先生》放在2000年,那上述这些问题,估计就不会是问题了。
    看看这十年间,老谋子都拍了什么电影吧。
    19年《菊豆》,1991年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,1992年《秋菊打官司》,1994年《活着》,1998年《一个都不能少》,1999年《我的父亲母亲》
    要么是讽刺封建伦理对人性的压抑,要么是批判农村封建制度,也就《我的父亲母亲》稍微轻松些。
    如果说,在2011年拍《he110!
    树先生》,可能有点早的话,那么在2000年的今天,正是拍这样题材的最佳时机。
    《树先生》的故事讲完了,李继军这个在华国电影界待了整整五十年的老人,傻了。
    “你这个故事,是刚想出来的?”
    “唔……算是根据这本《枯河边的守望者》,魔改了一下。”
    “嘶!”
    李继军倒吸一口王宝强。
    这才几分钟啊!
    一本现实主义题材,就被魔改成了一本带有荒诞主义的,魔幻现实主义题材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