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满心期待着能寻得一个绝佳的时机,在景帝面前献艺,从而引起太子刘彻的注意。
    然而,她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,却早已被王娡的眼线看得一清二楚。
    王娡的眼线遍布整个后宫,无论是妃嫔们的日常起居,还是她们私下的交谈,都逃不过王娡的耳目。
    这些眼线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影子,悄无声息地将后宫的一举一动传递到王娡的耳中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朝堂之上又掀起了新的波澜。
    张骞,这位肩负着大汉使命、勇敢无畏的使者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从西域归来。
    他的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,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。
    朝堂之上,文武百官齐聚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骞身上。
    张骞缓缓展开手中的竹简,详细地汇报着西域各国的奇闻轶事、珍贵特产,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各国与匈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。
    “陛下,西域诸国幅员辽阔,物产丰富,然而却长期饱受匈奴的侵扰。
    他们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渴望能与大汉交好,共同抵御匈奴的残暴统治。
    而且,西域的大宛国盛产良马,那马高大健壮,奔跑如飞,耐力极强。
    若能将这些良马引进我大汉,对于我大汉骑兵的展壮大,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。”
    张骞的话语中充满了激情与期待,他的描述仿佛为众人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西域的大门。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    景帝听闻此言,眼中顿时一亮,仿佛看到了大汉骑兵在广袤草原上纵横驰骋的壮丽景象。
    他深知马匹对于军事的重要性,在与匈奴的长期对峙中,拥有优良的战马,就意味着在战场上拥有了更大的优势。
    然而,张骞的提议却在朝堂上引了一场激烈的争议。
    一些保守派大臣,他们思想陈旧,目光短浅,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和国内的安稳。
    他们纷纷站出来,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。
    一位白苍苍、胡须花白的老臣,颤颤巍巍地向前迈出一步,拱手说道:“陛下,我大汉如今内部事务繁多,百废待兴。
    国内的民生问题、经济展、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,都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。
    何必劳师动众,耗费巨大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去结交那些远在天边、素未谋面的国家呢?况且西域路途遥远,环境恶劣,局势复杂多变,万一在交往过程中惹来不必要的麻烦,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啊。”
    他的声音略带颤抖,但却充满了坚定。
    另一位大臣也随声附和道:“是啊,陛下。
    与西域各国交往,不仅要派遣大量的使者,还要携带丰厚的礼品,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。
    而且,谁也无法保证这些国家是否真心与我们交好,会不会在背后与匈奴勾结,对我大汉构成威胁。”
    一时间,朝堂上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,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。
    但刘彻,这位年轻而又充满抱负的太子,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。
    他站起身来,身姿挺拔,眼神坚定而又充满自信。
    他环顾四周,看着那些反对的大臣,大声说道:“父皇,诸位大臣。
    西域各国资源丰富,与我们大汉有着极大的互补性。
    与他们互通有无,开展贸易往来,不仅能够促进我大汉的经济繁荣展,还能通过文化交流,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。
    更为重要的是,与西域各国建立紧密的联系,能够孤立匈奴,从战略上对匈奴形成包围之势,大大减少他们对我大汉边境的威胁。
    儿臣认为,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,我们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和风险而轻易错过。”
    刘彻的话语掷地有声,充满了感染力,仿佛在向众人描绘一幅大汉未来繁荣昌盛的宏伟蓝图。
    景帝看着刘彻坚定的眼神,心中不禁暗暗赞叹。
    他深知刘彻从小就胸怀大志,有着乎常人的见识和胆略。
    但此事关乎国家的兴衰荣辱,必须慎重考虑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