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仓城,这座在战火洗礼后暂时恢复平静的城池,于暖阳下静静地矗立着。
    城中百姓开始了日常的劳作,集市上也渐渐有了往日的喧嚣。
    然而,刘邦却不敢有丝毫懈怠,他深知,这看似安宁的表象下,实则暗流涌动。
    这日,刘邦坐在营帐里,案几上堆满了军报。
    他眉头紧锁,神情凝重,手中反复摩挲着一份军报,嘴里嘟囔着:“这太平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呢,刚赶跑项羽,这一堆事儿又冒出来了。
    周边郡县治安混乱,百姓生活不安稳,这天下初定,根基却还如此不稳,着实让人头疼。”
    他的目光扫过一份份军报,上面记录着各地的匪患、民生疾苦以及潜在的叛乱迹象,每一条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,压在他的心头。
    这时,营帐外传来一阵跑调的小曲儿,樊哙哼着不成调的曲子,大大咧咧地闯了进来。
    他满脸兴奋,大声嚷嚷:“大哥,听说城里来了个戏班子,今晚要搭台唱戏,咱去凑凑热闹呗!”
    樊哙生性豪爽,喜好热闹,平日里就耐不住军营里的枯燥,一听说有唱戏的,便迫不及待地来邀刘邦。
    刘邦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:“你就知道凑热闹,没看到我正烦着呢?这周边几个郡县的治安还乱糟糟的,百姓生活不安稳,哪有心思看戏。”
    刘邦心中忧虑的是天下大局,在他看来,百姓尚未安居乐业,自己又怎能贪图享乐。
    樊哙挠挠头,一脸委屈:“大哥,你也别太操心了,放松放松嘛。
    再说了,咱打了这么多胜仗,也该让兄弟们乐呵乐呵。
    兄弟们这段时间跟着你东奔西走,出生入死,也该有点乐子,士气一高,以后打仗也更有劲儿。”
    樊哙虽然粗莽,但也深知士气对军队的重要性,只是他表达的方式更为直接简单。
    正说着,张良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来。
    他一袭长袍,风度翩翩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,笑着说:“主公,樊哙这话倒也有些道理。
    适当放松有利于鼓舞士气,况且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,安抚民心。
    百姓们看到主公与民同乐,也能感受到主公的关怀,对稳固我们的统治大有裨益。”
    张良心思缜密,考虑问题周全,他从政治和军事的双重角度出,认为这场戏不仅能让士兵放松,还能成为安抚民心的契机。
    刘邦一听,觉得有道理,便点了点头:“好吧,那就去看看。
    不过,张良,你可得帮我盯着点,别出什么乱子。
    如今局势微妙,稍有不慎,便可能引大乱。”
    刘邦对张良极为信任,在这复杂的局面下,他需要张良这样的智囊为他出谋划策,保驾护航。
    夜幕降临,陈仓城的广场上灯火通明。
    戏班子的表演正热闹非凡,激昂的丝竹声和演员们的唱腔回荡在夜空中。
    刘邦和吕雉、阿珍坐在前排,吕雉端庄优雅,静静地欣赏着表演;阿珍则一脸好奇,眼睛紧紧盯着戏台。
    士兵们和百姓们围坐在一起,欢声笑语不断。
    这一刻,仿佛所有的战争和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    樊哙看得最起劲,一会儿拍手叫好,一会儿笑得前仰后合,还时不时转头跟旁边的士兵讨论剧情:“你看那武生,功夫真厉害,跟我有的一拼!”
    樊哙的豪爽笑声感染了周围的人,士兵们也跟着哄笑起来,气氛十分融洽。
    刘邦看着樊哙的样子,又好气又好笑,心里却也难得地放松了些。
    在这紧张的战争岁月里,这样的轻松时刻实在是太少了。
    可就在他沉浸在这片刻安宁时,一个士兵匆匆跑过来,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