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0t;
    中元夜,两人在云麓阁中展扇赏玩。
    煜明执起绘有&0t;小满&0t;的扇子,见扇面上画着麦浪翻金,题着&0t;夜莺啼绿柳,皓月醒长空&0t;,忽然想起数月前砚秋为帮山民追回被侵占的茶园,在县衙熬夜查账的模样——那时他手中常握一把素绢扇,扇面上原是《兰亭序》摹本,后来被墨汁染得斑驳,倒成了别样的风骨。
    情感共鸣:
    &0t;世人皆道扇子是风月之物,&0t;砚秋轻摇绘有&0t;大雪&0t;的扇子,扇面上的踏雪寻梅图被烛光映得灵动,&0t;却不知它既能驱暑热,亦可藏春秋。
    就像你我相交,不为浮名虚利,只为这一份肝胆相照的清凉。
    &0t;煜明望着他眼中跳动的烛火,忽然明白,真正的友情正如这扇底的风,看似轻柔,却能穿透岁月的炎凉。
    四、丝竹声里见真章
    重阳过后,云麓山开始有了秋意。
    煜明在竹林中修补古琴,忽闻远处传来箫声,曲调竟是去年墨轩所奏的《鹤鸣九皋》变调。
    他循声而去,见砚秋倚着一棵老松,正用那支刻着&0t;莫逆&0t;的竹箫吹奏。
    &0t;这箫声里缺了些松涛之意。
    &0t;煜明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笛,加入一段《风入松》的旋律。
    箫声清越如鹤唳云端,笛声悠扬似松针簌簌,两种声音在竹林间流转,惊起几只觅食的山雀,扑棱棱飞向缀满红果的枝头。
    一曲终了,砚秋从怀中掏出一本《乐府杂录》:&0t;昨日读至&039;箫,参差象凤翼&039;,忽然想起你说过,真正的丝竹之音当如山水相和。
    &0t;他指着书中关于&0t;嵇康刑场奏《广陵散》&0t;的批注,&0t;世人皆叹《广陵散》绝响,我却道,能得一人共赏,便不算辜负这妙音。
    &0t;
    诗词点睛:
    &0t;玉笛横吹竹露清,紫箫遥和鹤云轻。
    何须更问浮生事,一弄松风万壑鸣。
    &0t;
    ——砚秋《竹林听琴笛》
    五、墨砚深处有乾坤
    冬至前,州府要编纂新的《地方志》,砚秋被抽调去主笔,每日忙得脚不沾地。
    煜明得知后,便携笔墨纸砚住进城中驿馆,每日为他校勘典籍、抄录碑刻。
    驿馆的小轩窗下,两人相对而坐。
    砚秋握着狼毫在宣纸上写&0t;风土志&0t;三字,墨汁却在砚池中晕开一片氤氲。
    煜明见状,取过端砚细细研磨,边磨边道:&0t;昔人云&039;墨池飞出北溟鱼&039;,这砚台虽小,却容得下万千气象。
    &0t;
    墨到兴起,他忽然以指蘸墨,在砚台侧边刻下&0t;铁画银钩&0t;四字:&0t;当年右军临池,池水尽墨,今我等虽无书圣之才,却有寸心可鉴。
    &0t;砚秋望着他指尖染黑的纹路,想起前日在城隍庙看到的对联&0t;善恶到头终有报&0t;——眼前这人,不正是以笔墨为刃,在青史中刻下正义的痕迹么?
    画面撷英:
    雪光透过窗纸,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,宛如一幅活动的《校书图》。
    煜明的砚台边堆着晒干的梅花,砚池中浮着一片梅瓣,随着研磨的动作轻轻旋转;砚秋的笔洗里养着几尾小鱼,此刻正围着掉落的墨点啄食,搅碎一池光影。
    六、琴瑟和鸣君子谊
    立春那日,墨轩忽然寄来书信,说已处理完家中事务,不日将重返云麓山。
    煜明与砚秋得知后,便在云麓阁中备下琴瑟,欲以《高山流水》相迎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