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十三年六月十五日,朱元璋北伐出征,前往陕西准备进攻北元。
    此时的洪武朝边境并不太平。
    除了云南、陕西、河北、辽东四个方向的敌人以外,山东、福建、浙江也有很大的边患问题。
    云南陕西河北辽东不说。
    那么作为中原腹地的山东福建浙江的敌人是谁呢?
    倭寇!
    从元朝中后期开始,寇患就已经很严重,他们最先开始入侵高丽,高丽无力抵挡,被迫把漕运改为陆运。
    接着他们在洪武二年就大规模入侵大明山东、苏州、淮安等地。
    在洪武三年又生倭寇侵山东沿海,接着转掠浙江明、台、温诸州,又入福建沿海郡县抢掠。
    这一系列事件逼得朱元璋下圣旨,令沿海的百姓准备刀子,来一个杀一个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寸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也是在这个时候施行。
    所以眼下东南地区也不太平。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跟北元比起来,倭寇只能算是疥癣之疾,只能说恶心一下人,谈不上心腹大患。
    但对于朱标来说还是很麻烦。
    因为他的新政策是打算明年开海禁,以目前的形式,怕是开不了。
    因此按照朱标的意思,其实是先等朱元璋打完了北元,收复云南之后,差不多明年枪械也造出来,再开始大力展海军。
    海军有了火器,对付倭寇就比较简单了,到时候再下海,顺便还能去一趟日本逛逛,报杀使者之仇。
    对于朱标的想法,朱云峰表示支持。
    商品经济展离不开农业革命,恰好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,大明将出现一次粮食在极短时间内翻倍的情况。
    粮食增多,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也会增多。
    这时要么征兵,要么学罗斯福和元,搞以工代赈,要么就展工商业,增加就业人口。
    工商业展了商品就得卖出去,那么禁海就严重阻碍了商业展。
    因而趁着这个机会,不仅灭了倭寇,还能倒逼日本开国,让日本的金银铜矿大量流入进大明,进一步促进商业繁荣,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    下午在洪武朝跟朱标谈了谈他新政的事情。
    明天就要正式下达通政司行,对于次进行制度改革的朱标来说还是很紧张。
    朱云峰与他分析了得失,鼓励了他的新政策都是积极向上的好政策,并指出一个重要情况。
    那就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明初属于权威政治。
    在全国监管并不到位的情况下,朱元璋的政策往往都能执行到位,就在于此时的朱元璋威望实在是太高,下面的官员难以阳奉阴违。
    而朱标的威望在这两年也与日俱增,亲自查办胡惟庸案后更是如日中天。
    又有浙东集团、淮南勋贵集团支持,故元官吏集团也是他一手提拔,淮南官员集团也隐隐向他靠拢。
    可以说整个朝堂内外,从官员到武将到勋贵,无一不对朱标马是瞻。
    要是这个时候趁着朱元璋北伐的时候,朱标振臂一呼要造反,说不准还真有机会。
    因而在这种情况下,他要推行新政。
    且还是减赋税轻徭役、限制藩王、给官员涨工资、行银币、调整官员权力结构、取消卫所世袭制度等正导向的政策,得到拥护也很合理。
    唯一触动利益集团的就是取消了秀才、举人等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优待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