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水如猛兽般在大地上肆虐,吞噬着一切。
    就在人们陷入绝望之时,大禹出现了。
    大禹是黄帝的后代,他身材高大,面容坚毅,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和智慧。
    他肩负着治水的重任,带领着百姓们与洪水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。
    大禹来到黄河边,看到汹涌的洪水,心中明白,要治理洪水,必须找到洪水的源头和流向。
    他沿着黄河一路勘察,现黄河因为不周山的倒塌,河道被堵塞,水流不畅,才导致洪水泛滥。
    而此时的不周山,倒塌后形成的山体恰好成为了黄河“几”
    字形的转折点。
    大禹决定从这里入手,他带领着百姓们,手持工具,开始疏通河道。
    他们挖开淤泥,搬走巨石,一点点拓宽河道。
    然而,在青铜峡一带,一座巨大的石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。
    这座石山坚硬无比,普通的工具根本无法撼动它。
    大禹望着这座石山,陷入了沉思。
    他知道,要想彻底治理好黄河,就必须劈开这座石山。
    于是,大禹施展神力,他手持神斧,对着石山猛劈下去。
    神斧砍在石山上,火星四溅,但石山却纹丝不动。
    大禹没有气馁,他一次又一次地挥动神斧,每一次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。
    终于,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,石山被劈开了一道裂缝。
    裂缝越来越大,黄河水顺着裂缝奔腾而过,出震耳欲聋的声响。
    洪水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,顺着新开辟的河道,奔腾向东流去。
    经过大禹多年的努力,黄河的洪水终于得到了治理。
    百姓们欢呼雀跃,他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,过上了安宁的生活。
    而不周山倒塌后形成的独特地形,也成为了黄河独特的景观,见证着这段波澜壮阔的神话历史。
    许多年后,一位名叫阿力的年轻后生,在黄河边长大。
    他从小就听着共工怒触不周山、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,心中充满了对这些上古英雄的敬仰。
    阿力决定沿着黄河,探寻这些传说的真相。
    阿力沿着黄河一路前行,他来到了不周山的遗址。
    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,阿力仿佛看到了当年共工撞山的壮烈场景。
    他继续前行,来到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,想象着女娲为了拯救苍生,历经千辛万苦的画面。
    最后,阿力来到了青铜峡,望着那被劈开的石山,心中对大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    阿力回到家乡后,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了乡亲们。
    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段神话传说,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。
    而共工怒触不周山与黄河改道的故事,也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,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,勇敢地面对困难,追求美好的生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